为深入贯彻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推动科教融合,助力高质量人才培养。2025年10月28日,材料学院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科技成果进课堂”首场活动,由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周涛老师主持,活动邀请了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慧玲老师、刘佳老师和全体学工干部参加。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融合前沿科技与育人实践的创新课程,正式拉开学院以科技赋能课堂、以创新引领成长的科教融合新序幕。
杜慧玲老师是陕西省“新能源材料创制理论与技术”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是科技部、教育部系统评审专家、国家基金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计划评审专家并担任十余个国际材料类重要期刊论文审稿人。

杜慧玲老师一直从事新能源与功能材料及器件的研究与开发,主要研究方向涉及“储能关键材料及应用”“固废低碳处理与高值化利用”“高性能金属形控性控”。
活动现场,杜慧玲老师以温柔的语气缓缓道来,杜老师表示:“材料是一切工科的基础,虽然课题的方向五花八门,但各行各业都没有脱离材料这一基础学科。同学们在大学一、二年级要注重知识的积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将知识致力于服务国家、服务行业、服务区域经济。同学们也更应该想一想自己能扮演什么角色、能成什么事,再在此基础上打破认知的边界,在材料上找问题,用两条腿走路,一条腿物理、一条腿化学。”

杜老师接下来通过2005届毕业生案例,展示了材料学院2002届毕业生的优秀事迹与材料学科在能源、环境、电子信息等国家战略领域的关键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如何改变未来”,并鼓励大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
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周涛老师说:“各专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材料学科做基础支持。”他鼓励同学们学好专业基础课,成为材料学院的优秀毕业生。这也正是学院深化科教协同、推动课堂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未来,材料学院将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进课堂”系列活动,邀请更多科研骨干、行业专家走进学生社区,打造具有学科特色、贴近学生需求的科教融合品牌,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