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下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陈军武教授应我校材料学院邀请,作题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吸光活性层材料设计与形貌调控》的胡杨林学术讲座。本次胡杨林系列学术讲座由材料学院院长张涛教授主持,来自材料学院、化工学院等百余名师生参与学术交流。

陈军武教授立足“双碳”战略背景,系统阐释了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第三代光伏技术,在柔性可穿戴设备、建筑一体化光伏及物联网等领域的产业化前景。通过分析国际前沿研究成果,重点剖析了有机光伏器件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特别是如何突破传统器件在厚膜制备与环境稳定性方面的局限,实现高效光伏器件的空气加工。
在科研成果分享环节,陈教授结合其创新团队最新研究进展,详细解读了三大核心技术突破:基于分子工程设计的活性层材料构效关系优化策略,多维形貌调控,以及通过硅氧烷侧链修饰实现湿度耐受型加工。
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师生就光伏材料设计策略、加工工艺改进、未来发展等专业问题与陈教授展开深入探讨。报告会后,陈教授实地考察了我院光电功能材料、器件加工等实验室,双方就材料表征、联合培养、项目合作等达成初步意向。

【专家简介】
陈军武,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Elsevier全球高被引学者(材料科学,2020-2024)。现任广东省高等学校能源与信息高分子材料基础研究卓越中心建设管委会副主任。长期从事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主要学术贡献包括:(1)率先提出取代苯基转动受限(RIR)机制,推动聚集诱导发光(AIE)理论发展;(2)开发阴极界面修饰技术,显著提升有机光伏器件性能;(3)提出利用快干型添加剂优化形貌来提高器件效率;(4)利用硅氧烷封端侧链修饰技术实现高性能有机太阳电池的高湿度空气加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dv. Mater.、Joule等顶刊发表论文17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2010,2015),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年)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一等奖(2014年)等省部级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