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专业介绍
为加快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可再生能源由辅助能源转为主体能源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因其清洁环保,绿色低碳的特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能源器件工程微专业是面向国家双碳战略和绿色能源转型需求设立的交叉学科方向,主要聚焦新能源材料的研发与器件制造技术,培养方向涵盖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领域。该微专业课程以讲授新材料发展和新能源利用为主要内容,同时跨越化学、材料、物理及生物工程等多个学科。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通过系统介绍各类新能源器件的组成和性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新能源转换的理论、观点、技术及其基础研究方法,致力于塑造拥有宽广知识视野与精湛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微专业特色
2.1时代引领性
为加快推动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施,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成为能源结构转型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该专业紧扣基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聚焦时代热点,引导学生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度思考。
2.2学科交叉性
新能源器件的设计与创新涉及能源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资源与环境等多个领域,在与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等学科的相互融合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重视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新能源技术的进步。
2.3创新驱动性
课程设置立足学科交叉,结合科研项目和市场调研展开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不仅对应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也契合学校争创“双一流”的发展目标。
3.培养目标
在新能源器件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培养热爱祖国、目标远大、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突出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能运用所学的多学科理论建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组成、结构、性能及应用之间的内在科学关系,在深入了解新能源材料设计原理、合成方法及表征手段的同时,熟练掌握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关键器件的制造工艺和优化过程。此外,注重团队协作,对复杂工程问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拥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新能源产业研发与生产需求。
4.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考核 方式 |
开课 时间 |
总学时 |
理论 |
实验 |
实践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导论 |
3 |
48 |
32 |
12 |
4 |
考察 |
秋季 |
微纳能源材料高效制备技术 |
3 |
48 |
32 |
12 |
4 |
考察 |
秋季 |
半导体光电技术 |
3 |
48 |
32 |
16 |
|
考察 |
春季 |
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 |
3 |
48 |
32 |
16 |
|
考察 |
春季 |
新型储能材料安全特性与器件设计 |
3 |
48 |
32 |
16 |
|
考察 |
春季 |
合计 |
15 |
240 |
160 |
72 |
8 |
- |
- |
5.师资队伍(团队介绍+团队照片)
本微专业拥有一支多方向交叉、具备专业学科背景的师资团队。教师成员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点项目及企业合作研发课题,在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成果,并与产业界保持紧密联系,能够为学生提供前沿知识、科研训练和实践平台,保障微专业的教学质量与学科前沿性。团队成员介绍如下。

6.报名要求
面向满足西安科技大学微专业相关政策与要求,且学有余力,对新能源器件制备有浓厚兴趣、在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中拥有较好基础的学生。
7.报名方式
报名联系人:张思坤 联系电话:17782689536,QQ:1021530599
报名QQ群聊二维码:
